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26篇
农学   1篇
  1篇
综合类   57篇
水产渔业   107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太湖新银鱼对温度、盐度适应能力试验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试验观察热冲击、不同盐度对太湖新银鱼仔鱼成活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其仔鱼在升温过程中死亡率不断提高,305℃时死亡率达48%,半致死温度为305~335℃,致死温度为395~425℃,425℃100%死亡。在温度125~425℃范围内,银鱼死亡率的温度系数Q10值为1000~0198,96h半致死盐度为12,在盐度8的水中可安全度过96h。  相似文献   
52.
李丽  唐文乔  张亚 《水产学报》2019,43(4):790-800
为阐明长江刀鲚体内脂肪酸在生殖洄游过程中的转化规律,本研究采用三氟化硼甲酯化法对采自长江下游不同发育时期(Ⅲ~Ⅴ期)的雌性刀鲚洄游群体的脂肪酸进行测定,对各类脂肪酸在卵巢、肌肉和肝胰腺的组成及其含量变化作了分析。结果显示,雌性刀鲚从Ⅲ期发育至Ⅴ期,卵巢总脂肪酸含量上升了148.89 mg/g,而肌肉和肝胰腺总脂肪酸含量则分别下降了109.57和160.58 mg/g。不同发育时期,卵巢、肌肉和肝胰腺的脂肪酸组成基本相同,均含有3大类24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SFA)9种、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6种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9种。所有脂肪酸中,以油酸(C18:1n9c)的含量最高,占各组织脂肪酸总量的18%以上。分析发现,在Ⅲ期至Ⅴ期发育过程中,雌性刀鲚肌肉中的C18:1n9c下降了86.36%,卵巢中则增加了2.62倍;必需脂肪酸C18:2n6和C18:3n3在肌肉中分别下降了74.00%和82.26%,但在卵巢中分别增加了225.87%和183.96%;肌肉中DHA (C22:6n3,二十二碳六烯酸)含量减少了2.6倍,而卵巢中却增加了近3倍,表明这些脂肪酸与繁殖活动的关系很密切。研究还发现,Ⅳ期和Ⅴ期卵巢中ARA (C20:4n6,花生四烯酸)/EPA (C20:5n3,二十碳五烯酸)的比值均小于0.46,可能预示着长江刀鲚有较好的卵子质量。  相似文献   
53.
洪波  王淼  周轩 《水产科技情报》2020,47(6):332-336
为探究张网捕捞作业对凤鲚幼鱼的损害性,根据2017年5—10月杭州湾北部张网渔业资源调查数据,利用全长分析、幼鱼密度和质量占比等方法,对张网渔获中凤鲚幼鱼的生物学特征及幼鱼密度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5—10月各月份张网渔获物中均有凤鲚幼鱼出现,6月份凤鲚幼鱼的平均全长达到最大值112.8 mm,8月份最小,仅为64.7 mm;平均体质量则是10月份最大,达4.4 g,8月份最小,仅1.7 g。5月份凤鲚幼鱼质量密度最高,达到493.1 g/kg,8月份最低,仅为70.3 g/kg;凤鲚幼鱼的数量密度则是7月份最高,为225 ind/kg,6月份最低,为63 ind/kg。渔获中凤鲚幼鱼质量占比5月份最高,为49.3%,8月份最低,仅7.0%;9月份渔获中凤鲚幼鱼数量占比最高,为21.0%,6月份最低,仅为5.3%。研究结果表明,5月和7月杭州湾北部张网对凤鲚幼鱼的损害程度最高。为保护凤鲚幼鱼资源,除调整禁渔期以外,建议组织开展张网网目尺寸试验,研究不同网目尺寸对凤鲚幼鱼释放的效果。  相似文献   
54.
Herein, we describe the embryonic and larval development stages of Coilia nasus, an anadromous fish that is indigenous to the Yangtze River and the northwest region of the Pacific Ocean. The success of artificial breeding programmes and modern methods of reproduction allowed us to accurately describe the development stages of C. nasus. These stages were recorded using a binocular microscope and a digital camera‐equipped microscope, and histological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observations were also conducted. Development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periods: embryonic, prelarval, larval and juvenile. The fertilized eggs were spherical, transparent, non‐adhesives and buoyant, with an average diameter of 0.80±0.10 mm. Complete early embryonic development took place within 40–43 h post hatching, and the new hatchlings were 2.85±0.20 mm long. The mouth openings (0.25–0.35 mm) appeared at day 6 post hatching. Complete metamorphosis took place by day 60, at which time the larvae transformed into juveniles (65±5.8 mm) and attained skin coloration.  相似文献   
55.
舟山近海凤鲚生长参数及资源量、持续渔获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凤鲚是舟山渔场沿岸定置张网作业重要的渔获对象.本文根据2003年舟山近海定置张网调查数据整理的各月体长频率数据,应用FiSATⅡ软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生长参数K=1.01,极限体长L∞=196.88mm,自然死亡系数M=1.548,捕捞死亡系数F=1.512,总死亡系数Z=3.06,利用率E=49.41%,开捕体长L...  相似文献   
56.
潮汐对长江口南支刀鲚仔稚鱼垂直分布及昼夜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讨潮汐对长江口南支刀鲚仔稚鱼的垂直分布及昼夜变化的影响,2017年5—9月在长江口南支的南北纵向断面设立2个站位点,采用大型仔稚鱼网(口径1.3 m,网目0.5 mm)在每月大潮期间依据潮汐(涨潮采样4次和退潮采样4次)逆流进行昼夜、表中层水平拖网,共拖网160次,采集刀鲚仔稚鱼369尾,发育阶段由前弯曲期仔鱼到稚鱼。表层刀鲚仔稚鱼平均密度(0.851尾/100 m~3)大于中层(0.145尾/100 m~3)。涨潮时前弯曲期仔鱼和弯曲期仔鱼密度,表层大于中层,白天大于夜间;退潮时表层大于中层,白天大于夜间。后弯曲期仔鱼的平均密度白天小于夜间,涨潮小于退潮;稚鱼白天涨潮的平均密度表层为0,中层为0.14尾/100 m~3,白天退潮表层为0.14尾/100 m~3,中层为0。研究结果表明:在涨潮和退潮时,前弯曲期和弯曲期仔鱼表层分布大于中层,后弯曲期仔鱼和稚鱼趋于中层分布;后弯曲期仔鱼和稚鱼白天涨潮时趋于中层,白天退潮时又趋于表层,夜间分布大于白天。  相似文献   
57.
三峡水库太湖新银鱼耳石日轮与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采自重庆长江江津江段的太湖新银鱼(Neosalanx taihuensis)耳石日轮与生长进行了研究。太湖新银鱼矢耳石形状近圆形,体长(Y)与耳石长半径(X)之间呈线性相关,其关系式为Y=0.1099X+16.986,R2=0.7626。耳石日轮环纹清晰,以中心核为起点圆形规则排列,其上具有明显的过渡轮纹。太湖新银鱼体长(Y)与日轮(X)呈线性关系,其关系式为Y=0.2631X+23.924,R2=0.8057;体重(Y)与日轮(X)呈指数关系,其关系式为Y=0.0446e0.0244X,R2=0.8104。太湖新银鱼体重(Y)与体长(X)间呈显著的幂函数关系Y=0.000001X3.3529,R2=0.9163。  相似文献   
58.
洱海先后人为引入了太湖新银鱼和西太公鱼。为了掌握这两种鱼类的生长特性及评估人工调控效果,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洱海采集西太公鱼和太湖新银鱼。通过测量体长与体重数据对种群参数(L、W、k、t0、Z、M、E等)进行估算,并进行了渔产量变化调查分析。结果表明: 1.西太公鱼和太湖新银鱼体长与体重关系中回归参数b值分别为3.2148和2.8274,这两种鱼在洱海均属于等速生长。西太公鱼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为Lt =13.65[1-e-1.80(t+0.17)];Wt=28.09[1-e-1.80(t+0.17)]3.2148,生长拐点年龄为0.48,相应体重为8.51g,体长为9.41cm;太湖新银鱼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为Lt=9.45[1-e-0.92(t+0.38)]; Wt=2.69[1-e-0.92(t+0.38)]2.8274,生长拐点年龄为0.75,相应体重为0.78g,体长为6.11cm。2. 西太公鱼总死亡系数、自然死亡系数、捕捞死亡系数和开发率分别为10.2、2.56、7.64和0.75;太湖新银鱼总死亡系数、自然死亡系数、捕捞死亡系数和开发率分别为4.66、1.84、2.82和0.60。3. 西太公鱼的资源量自2015年至2018年是逐年递增的,但是上升的幅度在逐年减小;太湖新银鱼的资源量自2015年至2018年逐年降低。综上,在洱海西太公鱼和太湖新银鱼的个体发育正常,这两种鱼生长周期相差一个月左右,西太公鱼的生长速度高于太湖新银鱼,本研究期间这两种鱼的人工调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9.
刀鲚精巢发育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石蜡切片,HE组织染色方法研究性成熟刀鲚的精巢结构、精巢发育规律和精子形成过程。结果表明:刀鲚的雄性生殖腺由精巢(生精部)、贮精囊和输精管等组成,精巢为典型的小叶型结构,由精小叶、精小囊、小叶间质、小叶腔和输出管构成。精小叶由各期生精细胞和支持细胞构成,各期生精细胞和支持细胞组成了精小囊,成熟的精子从精小囊中释放出来,进入小叶腔中,经由精小叶间形成的临时通道进入输出管,再由输出管送达贮精囊。贮精囊为网状管腔结构,管腔内壁由分泌细胞组成。精子发生经历了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及精子细胞和成熟的精子5个阶段,根据精巢的外形、色泽、体积、血管分布状况等特征分为6个时期。  相似文献   
60.
郑颖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5):17140-17143
对1998~2006年长江口凤鲚生物学、渔获量、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捕捞努力量以及最大持续产量数据进行了研究,分析了长江口凤鲚产量下降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管理意见。结果表明,凤鲚平均全长呈下降趋势,从1998年的130 mm,降低到2006年的50mm,凤鲚种群全长明显小型化;平均全长为(150±21.1)mm,平均体重为(13.6±5.16)g,全长和体重呈幂函数相关,拟合方程为W=0.017 8×L2.422 7。同期凤鲚年均捕捞量为728 t,应用Fox模式估算最大持续产量(MSY)为651.0 t,相应捕捞努力量(fMSY)为625.0艘。与历史资料相比,凤鲚资源量急剧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